孩子一坐到书桌前就不知不觉驼背斜肩低头?听闻“网红”坐姿矫正器可以帮助孩子们“挺拔身姿”“告别驼背”,这是真的吗?
专家表示:坐姿矫正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孩子养成挺腰端坐的习惯,但是养成挺拔的身姿并非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,不能永远只依靠外在的力量。
究竟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端正坐姿?记者请广东省名中医林定坤主任团队来支招。
不能只依赖坐姿矫正器
林定坤教授介绍,坐姿矫正器的矫正原理在于,通过在书桌设计横杆架或在孩子背部设计矫正带等施加外力的方法,使孩子被动地挺直躯干,保持头部与桌面的距离,起到矫正不良坐姿的效果。
坐姿矫正器能够通过施加外力的方式,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坐姿。但是,养成挺腰端坐的习惯需要内外合力。如果仅仅只依靠外力的作用,没有培养孩子挺腰端坐的意识,没有让孩子形成自身的肌肉力量和习惯,那么在离开矫正器后,孩子很有可能“打回原形”,恢复原来下载的坐姿。
除了坐姿矫正器之外,我们还要为孩子挑选一套合适的桌椅。桌椅太低,会让孩子不由自主地俯身低头、弯腰弓背颈前伸,导致颈椎劳损。
如何挑选桌椅高度?
通过观察孩子挺腰端坐时手肘部的相对位置,可以粗略判断桌椅高度是否适合书写。
衡量桌椅高度是否合适的简单标准是:坐在椅子上,小腿自然下垂,脚掌着地,当大腿和地面平行时,此时的椅高就是你最适合的。两肘部放在桌上,上臂自然下垂,垂直桌面,背部挺拔,肩部能保持平直,此时眼睛到桌面的距离约为30-35厘米左右;同时,在桌面下,膝盖有自由活动的空间。
发育期的孩子成长速度快,从经济角度考虑,建议购买高度可以调节的桌椅,以适应孩子的成长变化。
两个放松动作缓解疲劳
林定坤提醒,保证坐姿正确,需要有意识培养挺腰端坐的习惯。要孩子能够自觉地保持挺腰端坐,意识到下载坐姿的弊端和挺腰端坐的好处。这需要家长们时刻关注孩子的坐姿,及时提醒,告诉孩子更多与坐姿相关的知识。
另外,久坐学习容易让孩子的颈、腰椎感到疲劳和不适。这时候,可以通过做一些伸展动作,舒缓颈、腰椎的压力,起到保护脊椎的作用。这两个放松动作,在课间及早晚均可练习。
双手托天
1.挺腰端坐,呼吸平顺;
2.双掌倾斜45°相对,平举于胸前;
3.缓缓吸气,双手逐渐上抬,并翻掌,至最高点呈“双手托天”姿势,微抬头约30°;
4.缓缓呼气,双手逐渐下放至胸前,恢复两手掌倾斜45°相对;
5.重复上述动作,一吸一呼为一次动作,每节课间练习10次,每日早、晚各练30次。
立地转身
1.站立位,抬头挺胸,双脚打开与肩同宽;
2.双手上抬,翻掌至掌心向天,呈“双手托天”姿势;
3.缓缓吸气,双脚立定不动,躯干向左侧旋转至最大幅度;
4.缓缓呼气,躯干逐渐回复中立位;
5.向右侧重复上述转体动作;
6.重复上述动作,一左一右为一次动作,每节课间练习10次,每日早、晚各练30次。
两个动作强化腰背力量
孩子还可以通过锻炼强化自身的肌肉力量,在学习中保持挺腰端坐的状态。这两个动作可在晚上睡觉前练习。
仰卧蹬腿
1.平卧位,双脚并拢,脚背勾起;
2.吸气,用力将双腿伸直,抬高至与床面形成45°-60°夹角,交替蹬腿;
3.注意每次蹬腿时均需保持膝关节最大程度伸直,以及脚背勾起;
4.保持平稳呼吸,蹬腿结束后,伸直双腿,保持伸直、勾脚背状态,缓缓放下,以双腿与床面接触不发出声音为标准;
5.重复上述动作,一左一右蹬腿为两次动作,睡前练习100次。
仰卧背伸
1.俯卧位,双足打开与肩同宽;
2.缓缓吸气,背部用力,使胸前及大腿前面离开床面,保持上肢向后外展及下肢伸直,成“燕子飞”姿势。维持5-10秒后,缓缓呼气,慢慢放松至俯卧位;
3.重复上述动作,一起一落为1次动作,睡前练习20次。
- “冷资源”助力“冰雪游”2021/01/04
- 香坊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战斗堡垒筑牢在一线2021/02/03
- 23岁的孟美岐给周传雄当导师遭质疑:她凭什么?2021/02/01
- 国际足联主席:新版世俱杯将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俱乐部赛2020/12/10
-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: “小”城市打造志愿
- 张庆伟: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
-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
- @高考生!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
-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“和风阵雨” 最高气温29
-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
-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
- 首批"提速办"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
- 文旅部提醒游客春节不安排出境旅游
- 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 平均降价52%
- 明确!拍违探头等电子监控设置地点要公布
- 小学设“爸爸接送日”:父爱不应朦胧,父教不应缺位
- 缅甸民盟说温敏和昂山素季将被关押至15日
- 日本通过涉疫法案惩罚违规者 拒绝住院最高罚50万日元
- 希腊年纪最小死亡病例 15岁女孩新冠肺炎抢救无效去世
- 世卫组织:预计未来几十年癌症病例数将大幅增加